【全球快播报】堪忧!愿意并能通过法律维权的老人比例仅占22%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3-04-18 12:12:54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琪鹏

面对权益受到侵害,有68%的老人未通过法律途经维护自身的权益,愿意并能够通过法律维权的老人比例仅占22%。4月18日,北京市老龄办、市老龄协会召开老年人权益保护形势分析会,并发布《北京市2023年老年人权益保护形势分析报告》。根据报告,老年人自我维权的能力令人堪忧。

“老年人维权形势复杂严峻,需要我们在社会治理中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脆弱性,做好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体系构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市老龄协会会长王小娥表示。


(相关资料图)

老年人怕权益受损被别人知道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老年人的权益保护情况,北京市老龄协会于今年一季度组织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护专项调查。根据对来自全市35个街乡40余个社区的1342份问卷进行分析,多数老人都有过权益受到侵害的经历。

其中,消费欺诈是老年人遇到最为频繁的侵权类型。调查显示,遭遇消费欺诈的老年人中,电商平台购物占比接近四成,产品领域占比从高到低主要是保健、医疗用品(25%)、生活用品(19%)、食物饮品(12%)为主。在消费欺诈套路中,约有15%的老人损失的金额超过1万元以上。此外,理财诈骗也让老年人损失惨重。

然而,面对权益受到侵害,有68%的老人未通过法律途经维护自身的权益,愿意并能够通过法律维权的老人比例仅占22%。这主要是老年人对法律法规了解较少所致。根据报告,了解《民法典》、《刑法》以及《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的老人不到20%,从而容易造成侵权事件的发生。例如,在遗产继承的问题上,仅有8%的老人通过订立遗嘱去规避风险,近四成老年人则认为订立遗嘱“没有必要”。

一旦自身权益受损,不少老年人怕被别人知道,而往往选择独自承受。报告显示,约有20%的老年人在权益受到侵害后选择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忍气吞声。

收藏品领域涉老诈骗需当心

和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形成鲜明对比,涉老案件则是呈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北京市各级法院共受理涉老民事一审案件约10万多件。其中,继承类纠纷数量由2021年的1.1万多件,上升到2022年2.3万多件。

此外,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纠纷、赡养纠纷、物权类纠纷等也有较大涨幅。随着数字生活与网络金融的越来越发达,老年人面临的金融风险还会持续增加。

涉老刑事案件中,养老诈骗社会危害性巨大。据介绍,养老诈骗主要涉及养老服务、养老项目、养老产品、以房养老、养老保险等六大类。而在北京,收藏品领域的涉老诈骗也比较突出。由于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老年人涌入收藏品投资领域,因其自身拍卖、交易经验不足,对拍卖流程、佣金比例缺乏深入了解,对收藏品估值期待过高等因素,极易成为不法分子围猎的对象。

弱势老年人需重点保护

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先做到有法可依。据了解,在老年人权益保护方面,本市地方专项立法与配套政策法规不足。市老龄协会提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完善地方立法。

市老龄协会提出,针对高龄、失能、独居、残疾等弱势群体的老年人,要提供全方位的权益保护,帮助他们解决由于身体和智力的逐渐衰退而带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护、法律行为代理、养老安置等问题,确保老年人失能后能够得到有效监护,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有尊严有品质地度过晚年。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净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